(资料图片)


刍议王羲之书法教育思想


□王晓亮

有关王羲之的书法地位,《晋书》中唐太宗李世民以“尽善尽美”一词为其“书圣”地位作了注解,稍后的欧阳询、韦续分别以“冠绝古今”(欧阳询《用笔论》)“永以为训”(韦续《墨薮》)称誉右军书法,明代项穆在《书法雅言》更是做出了“宰我称仲尼贤于尧、舜,余则谓逸少兼乎钟、张,大统斯垂,万世不易”的惊人结论,直将王羲之同孔子并称,认为他们都是万世不易的圣人。

从中国文化史的角度,王羲之与孔子的影响还是难以并论的,但是在教育传承的历史贡献上,两人却又有着共同的特征。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不仅在于创立了楷、行、草新体的审美典范,还在于他为中国书法培养出王献之这样与父亲齐名的书坛宗师。由此看来,王羲之不仅是大书法家,更是一位成功的书法教育家。那么,王羲之的书法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其一,重视教育对象的选择。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结尾处言及自己书艺大成之时,“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是以留下此篇作为子孙学习的依据,但他接着又说“可藏之石室,勿传非其人也”,足见王羲之对书法传承对象选择极为重视。他在《书论》一篇中又说“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通人”者,博学通达之人也,“志士”者,有志于书锲而不舍者也。古人技艺传授,多出自家传,东晋门阀士族更是以书艺相互攀比。王羲之书法在其中年后风靡一时,同为南渡世家大族的庾氏家族代表庾翼早年书名胜过王羲之,看到家族中子弟学习王羲之书法,愤愤不平道“小儿辈乃贱家鸡,爱野鹜”(王僧虔《论书》),足见时人对书艺传授门户之别看得甚重。然而王羲之传承书艺首要看重的是对象的禀赋与志气,因为禀赋不佳难以传承上乘笔法,志气不足难以坚持不懈精勤书艺。这种对教育对象的重视与选择标准是很高明的,唐代颜真卿在《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再次表达了这一观点,文中谈到颜真卿向张旭请教书道,张旭屡不回应,直到颜真卿临别之际再次郑重请教,张旭才将颜引到竹林小屋秘告“笔法玄微,难妄传授。非志士高人,讵可与言要妙也”。可以说,正是一代代书坛巨擘,慎于择徒,因材施教,中国书法的笔法体系才能千载不绝、持续发扬。

其二,重视守“正”求变的书法表现。明代董其昌言“右军如龙”,龙者,不可端倪之神物,正是对王羲之书法变化万端的最佳形容。董还说过“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临习过《兰亭集序》《圣教序》的书法学习者都能感受到王羲之书法在字体结构和用笔变化上的“万字不同”之境。右军自己就曾说过“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足见他本人对书法表现程式化、机械化的厌恶。但如果认真体察王羲之书作,翻阅相传为他所写的《书论》,又能看到他本身对“规矩”“平正”表现的重视。在《书论》中王羲之提出“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又言“凡书贵乎沉静”,可以看出王羲之对书法表现的根本要求是安稳沉静,这与他自己提出的“此不是书”的机械表现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其实,王羲之的书法表现观念或者说他的书法教育审美指向是在技术上的变化与形式上的朴实。王羲之在《兰亭诗》中用“造新不暂停,一往不再起。于今为神奇,信宿同尘滓”表达了对天地万物推陈致新、无止无休的感叹;又用“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表达了自己师法造化,不停创造的艺术理想。王羲之所追求的新,并不是无本无源的创新,而是规矩基础上的变化,法度高度上的超越,正如李世民在《王羲之传论》中说的“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这种“似欹反正”的表现正是王羲之书法守正求变的追求结果。“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孙过庭《书谱》)其实是极难达到的境界,也正是王羲之书法成为后世最上乘的学习范本的内在原因。

其三,开阔眼界、转益多师的学习路径。王羲之在《书论》中自述道“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卫夫人名卫烁,是西晋著名书法家卫恒之妹,卫恒与其父其祖在书法上合称“巨山三世”,在西晋朝堂上享有盛名。王羲之的主要师法对象还有他的叔父王廙,一方面为家族法度衣钵,一方面为西晋名家嫡传,这样的师资可称得上高不可攀了,然而王羲之却说这段所学是“徒费年月”,其原因则是他在北游之后,眼界大开,更知道书法源流转承之变,才有探骊得珠之叹。不满足于本学,积极开阔视野,勇于探寻突破,这正是王羲之登顶“书圣”的重要原因。孙过庭在比较书法“汉魏四贤”(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之后,总结道“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王羲之同钟繇相比,隶书不及之;同张芝相比,草书不及之,但是综合各种书体表现,则钟、张、小王都无法同右军相较了。正是这种“博涉多优”之造诣,让王羲之的书法穿越1000余年,始终成为后世书家师法之圭臬。纵观中国书法史,仅守一家法度,不敢越雷池的现象历代皆存在,王氏家族至隋代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后,书名大亨者几无所闻,又如南宋名家多学北宋四家、吴门书派多学文征明祝允明等皆未能再造辉煌,究其根源,眼界狭隘、不敢超越本学是其重要阻碍。由反例更能看出王羲之书法教育思想的可贵处。应该说,不独在书法上,王羲之所倡导的开眼界、博体势、善多师的学习路径对所有学习者都是适用的。

综合来看,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不仅有惊世骇俗的成就,更是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深刻的书法学习与教育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是王氏家族在东晋南朝名家辈出的理论指导,更是我们后人学习书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应该借鉴与吸收的宝贵经验。

(作者系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艺术学院副院长)


上一篇:(广州护士岗位)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招聘了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