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资讯!【云视角】寻味云南茶 留住非遗香
今天,从茶出发,寻味非遗。
2023-06-106月10日
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历史悠久,民族众多
(资料图片)
文化灿烂的云南
非物质文化遗产缤纷多彩
其中
2022年
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云南就有六个项目入选,分别是:
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
普洱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
黑茶制作技艺(下关沱茶制作技艺)
红茶制作技艺(滇红茶制作技艺)
茶俗(白族三道茶)
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艺
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团结健康发展,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云南公共文化云平台”用数字化赋能非遗保护宣传,与云南网特别策划推出“寻味云南茶留住非遗香”数字文创艺术品,把云南茶的故事娓娓道来。(文末附领取方式)
将茶叶置于砂罐中
放在火上烤出茶香
再倒入煮沸的开水
“白族三道茶”的煮制
就极具仪式感地开始了
一道“苦茶”后
加入红糖、乳扇、桂皮等
是口感清甜的“甜茶”
加入蜂蜜、花椒、核桃仁等
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
“一苦二甜三回味”
三杯茶道尽人生哲理
回味茶配料 供图在白族民间
婚庆、节日、待客
重要的场合
少不了三道茶
茶汤滚滚,茶烟袅袅
气氛也更加火热
三道茶煮制 供图
种茶、制茶
一款好茶的诞生
离不开人的劳作
每年初春,茶树吐露新芽
各地茶园便热火朝天地
抢“鲜”开采
贡茶制作中“揉” 谭建国 摄在普洱宁洱
贡茶制度历史悠久
贡茶制作技艺也日渐精湛
逐渐形成
以“五选八弃”原料采选
杀青揉晒、蒸压成型等工艺
为标准的制作技艺
原料采选 宁洱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每年春茶开采前
各族人民会按自己的仪式祭祀茶神
歌颂茶树功德、祈愿来年丰收
为茶奔波忙碌的人们
总能尝到收获的甜蜜
有德昂族的地方就有茶山
德昂族人民
更是将“人生如茶、茶如人生”
演绎得淋漓尽致
“德昂族的祖先是茶树上的,
一百零二个茶叶精灵。”
创世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里
这样写道
德昂族村民围坐一团,共饮酸茶 董有湘 摄
在德昂族的日常生活中
迎客、提亲、求助
道歉、建房等许多场景
处处离不开茶
茶叶填满后,用新鲜芭蕉封口,并挖坑深埋三十到五十天不等,让其自由发酵 资料图茶经过萎凋、搓揉、炒制
封装入竹筒发酵等步骤之后
就制成了德昂族酸茶
除了饮用,茶也被搬上餐桌
干茶饮用,湿茶食用
风格独特的酸茶
融入日常的每个角落
彰显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勤劳善良的德昂族居民在古茶树下 桂金再 摄
对于年轻人来说
饮茶的选择更加多样
沏一壶茶,慢慢品味
是忙碌中片刻休憩
一杯潮流的新式茶饮
是味蕾的满足
围炉而坐
谈笑间,情谊悄然生长
茶香相伴
生活也更有滋有味
云南茶源远流长
历史久、分布广的古茶树
茶马古道上的一个个足迹
诉说着遥远的故事
改良自团茶的下关沱茶
经过拼配、筛分、拣剔
半制品拼配、称量、蒸揉
压制成型、干燥、包装等
10余道工序制作而成
压茶 资料图
外形小巧、便于运输
历史上,下关沱茶通过茶马古道
输送到滇西北、西藏、四川等地
满足了沿线各族人民的生活需要
马铃声声,串起文脉
1938年
著名茶叶专家冯绍裘
在临沧市凤庆县以“大叶种”
为原料试制工夫红茶
传统制茶技艺碰撞出新可能
风味独特的滇红茶由此诞生
滇红茶出口营销
曾为抗战筹集了大批物资和资金
被传颂为“抗战茶”“爱国茶”
充满着浓厚的传奇色彩和家国情怀
冲泡出来的滇红茶犹如琼浆玉液般色泽透亮 临沧市委宣传部 供图
从茶叶大省迈向茶叶强省
云南茶与绿色和科技同行
《古茶树保护条例》
带动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有机生态茶园
为茶产业注入绿色动能
在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
第三代发酵技术——采用离地式发酵 资料图成熟的机械化制茶工艺
为大益茶的品质保驾护航
人工渥堆发酵技术
静电除杂技术
微生物制茶法
一个个技术创新
开启了普洱茶熟茶制作的先河
也为传统技艺添加了科技活力
勐海茶厂机械臂压饼生产线 资料图一盏茶香
见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
云南茶
是云南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
故事的讲述还在继续
从非遗展示到传承人培训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云南茶、爱上云南茶
加入到云南茶生态保护
制作技艺和茶俗的传承上来
茶香飘起来
非遗活起来
生活热起来
本系列艺术品共六款,将于6月10日12时,在云南网“云境数字文创平台”通过抽盲盒的形式发放,参与者每人有一次抽奖机会,可随机获得一款数字文创艺术品,限量999份,领完即止,欢迎广大网友参与领取!
扫描二维码登录
云境数字文创平台
或
关注云南网微信公众号
进入云境数字文创平台
数字文创艺术品的生产铸造基于“区块链”技术按智能合约协议发行的,每个数字文创艺术品在区块链上有唯一标识,且不可复制、篡改。人民灵境链为数字文创艺术品的发行交易提供底层技术支持,也为本平台提供存证、确权等技术服务。该数字文创艺术品的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兑完即止,一经购买或兑换成功,将不支持退换,以保证其在区块链上的唯一性。
云南公共文化云 云南网 联合制作
策划:林云冬 罗蓉婵
统筹:吴珺 庄园 刘娜
编辑:沐贞 郭小煜
设计:何沐 丁俊允